113-03 資訊交流

一、財政部1130320新聞稿

營業人外銷貨物,應依規定取得進項憑證

財政部北區國稅局表示,為確保營業人交易憑證資料臻於詳實,營業人應據實給與、取得及保存憑證,並覈實登帳,倘未依規定取得進項憑證,經稽徵機關查獲者,應依稅捐稽徵法第44條規定,按查明認定進貨未取得憑證總額處5%以下罰鍰〔處罰金額最高不得超過新臺幣(下同)100萬元〕。

該局進一步說明,依營業稅法規定,營業人外銷貨物適用營業稅稅率為零,其溢付之營業稅由稽徵機關查明後退還;另依稅捐稽徵法相關規定,營業人購進貨物應取得並保存憑證。各地區國稅局每年度均訂有選案查核計畫,針對營業人外銷貨物,運用系統進行進出口貨物案件相互勾稽及選案查核,包含營業人出口貨物,涉有未依規定取得進項憑證及上游營業人有無漏開統一發票等異常態樣。

該局舉例說明,甲公司111年間無進口紀錄,同期間申報外銷貨物銷售額約1.45億元,進項金額僅0.45億元,進銷項差異甚大,且未自行於申報書揭露無法取得合法憑證之情形;經稽徵機關通知調查,其表示係向乙公司購入商品,惟乙公司僅提供出貨單並未開立統一發票,甲公司涉有未依規定取得進項憑證,因係1年內經第1次查獲,爰依稅捐稽徵法第44條規定及稅務違章案件裁罰金額或倍數參考表規定,按查明認定未依規定取得進項之進貨總額8,000萬元裁處2%罰鍰160萬元,超過最高處罰金額,本案應處罰鍰為100萬元。至乙公司涉及漏開統一發票短漏報銷售額部分則另案補稅處罰。

二、財政部1130325新聞稿

境外電商營業人銷售電子勞務之銷售額以外幣計價者,應將金額折算為新臺幣申報營業稅

財政部臺北國稅局說明,在我國境內無固定營業場所,銷售電子勞務予境內自然人者,為加值型及非加值型營業稅法第6條第4款規定之境外電商營業人,其年銷售額逾新臺幣48萬元者,應依規定辦理稅籍登記並申報繳納營業稅。境外電商營業人銷售電子勞務之銷售額以外幣計價者,其申報銷售額、應納或溢付營業稅額時,應依臺灣銀行下列日期牌告外幣收盤之即期買入匯率折算為新臺幣金額:
1.申報所屬期間之末日。
2.有合併、轉讓、解散或廢止營業者,以事實發生日前一申報所屬期間之末日。另臺灣銀行牌告之幣別無即期買入匯率者,則採現金買入之匯率折算。

該局舉例說明,已辦稅籍登記之境外電商營業人A銷售電子勞務予我國境內自然人,其銷售額係以美金計價,則該營業人A應於113年3月15日申報同年1至2月期營業稅,依前開期間銷售額(未含營業稅)美金100,000元,按該申報所屬期間末日(即同年2月29日)臺灣銀行牌告美金收盤之即期買入匯率31.53,折算銷售額為新臺幣3,153,000元(美金100,000元*31.53),扣除進項稅額及上期累積留抵稅額0元後,應納稅額為新臺幣157,650元(新臺幣3,153,000元*5%)。

三、財政部1130327新聞稿

營業稅漏稅額之計算,以查獲前已申報扣抵之進項稅額為限,查獲後始提出合法進項憑證,不得主張扣抵當次查獲之銷項稅額

財政部高雄國稅局說明,依加值型及非加值型營業稅法(以下簡稱營業稅法)第35條第1項規定,營業人不論有無銷售額,均應按期填具申報書,檢附退抵稅款及其他有關文件,向主管稽徵機關申報銷售額、應納或溢付營業稅額。同法施行細則第52條第2項第1款規定,營業稅法第51條第1項第1款至第4款及第6款漏稅額之認定,以經主管稽徵機關依查得之資料,包含已依同法第35條規定申報且非屬第19條規定之進項稅額及依同法第15條之1第2項規定計算之進項稅額,核定應補徵之應納稅額為漏稅額。

該局舉例說明,甲公司113年1月銷售應稅貨物新臺幣(以下同)100萬元,惟未按期申報該筆銷售額,經該局查獲後,補徵營業稅額5萬元。甲公司收到該筆補徵稅額繳款書後,主張有合法進貨憑證80萬元、進項稅額4萬元未提出申報,國稅局在計算本次漏稅額時,應繳稅額5萬元應減除進項稅額4萬元後,只要再繳1萬元即可等情,應屬誤解。依據前開規定,營業人進項稅額准予扣抵或退還,應以已依營業稅第35條規定申報者為前提,若於國稅局查獲後始提出合法進貨憑證,因營業人並未就該等進貨憑證依規定辦理進項稅額申報,所以國稅局核定補徵應納稅額時尚無法將該進項稅額自漏稅額中減除,因此甲公司要補稅5萬元並處罰鍰。

該局進一步說明,前例甲公司尚未提出申報扣抵之合法進項稅額憑證4萬元,仍可依營業稅法施行細則第29條規定,延至次期申報扣抵,次期仍未申報者,應於申報扣抵當期敘明理由,且應注意進項稅額憑證申報扣抵期間以10年為限;因此,若有合法進項稅額憑證,仍可申報扣抵次期之銷項稅額,營業人之抵稅權益是不受影響的!

四、財政部1130327新聞稿

營利事業實質投資適用未分配盈餘減除租稅優惠,付款日應為盈餘發生年度之次年起3年內

財政部中區國稅局表示,依據產業創新條例第23條之3及公司或有限合夥事業實質投資適用未分配盈餘減除及申請退稅辦法第3條第1項規定,公司或有限合夥事業因經營本業或附屬業務所需,以107年度及以後年度之未分配盈餘,於當年度盈餘發生年度之次年起3年內實質投資符合規定範圍之實際支出金額達新臺幣(下同)100萬元,該投資金額得列為當年度未分配盈餘之減除項目。

中區國稅局說明,上開租稅優惠係鼓勵營利事業以年度盈餘進行實質投資,提升產業技術、商品或勞務品質,進而提高國內經濟動能。故公司或有限合夥事業因經營業務所需進行實質投資,並於當年度盈餘發生年度之次年起3年內完成投資及付款,該實際支出金額可列為未分配盈餘減除項目。

國稅局舉例說明,甲公司辦理110年度未分配盈餘申報時,列報產業創新條例第23條之3規定軟硬體設備實質投資減除金額3億元,該設備於111年11月1日完成交貨驗收(即投資日)。惟經該局查核其中3,200萬元屬於訂金,付款年度為110年度,因不符合「於盈餘發生年度次年起3年內的支出」規定,故核定減列實質投資減除金額3,200萬元,補徵稅額160萬元(3,200萬元*加徵稅率5%)。

五、財政部1130328新聞稿

今年5月首度申報個人受控外國企業(CFC)的5大注意事項

自112年1月1日起實施個人受控外國企業(下稱CFC)制度,居住者個人及其關係人直接或間接持有在中華民國境外低稅負國家或地區(下稱低稅負區)關係企業之股份或資本額合計達50%或對該低稅負區關係企業具有重大影響力者,而個人或其與配偶及二親等以內親屬當年度12月31日合計直接持有CFC股權達10%且無符合豁免規定,應於CFC盈餘發生當年度,按持股比例及持有期間計算營利所得,依所得基本稅額條例第12條之1規定,計入基本所得額。

財政部高雄國稅局說明,今(113)年5月首度申報時應注意5大事項:

1.無論是否符合豁免規定皆應申報

個人辦理綜合所得稅結算申報時,應依規定格式揭露CFC相關資訊,倘CFC符合豁免規定,個人仍須檢附CFC符合豁免規定適用要件之相關文件。

2.微量豁免門檻防杜規定

當年度個人與其合併申報綜合所得稅之配偶及受扶養親屬直接持有股份或資本額且不符合有實質營運活動要件之CFC,個別CFC當年度盈餘逾700萬元,或全部CFC當年度盈餘、虧損合計為正數且逾新臺幣700萬元者,應就各該當年度盈餘為正數之CFC,依CFC制度計算所得申報。

3.CFC當年度盈餘放寬規定

過渡措施:

CFC源自非低稅負區轉投資事業於今年3月31日前決議分配111年度及以前年度盈餘,得免計入CFC當年度盈餘加項,惟於所得稅申報期限內(5月31日前),應提示足資證明該盈餘分配之文件。

調節選項:

個人直接持有全部第一層CFC持有的「透過損益按公允價值衡量的金融工具(FVPL)」,得選擇延後至實現時計算損益,一經選定,個人應就直接持有股份或資本額之全部CFC擇定相同計算方式,不得變更,並檢附相關文件依限申報。倘未依限檢附或提供文件或未連續採用相同方式計算者,自未檢附或未提示文件所屬年度或未採用相同方式之年度起10年內不得選擇遞延損益,且將該等CFC已依規定調節之損益累積至該年度12月31日金額,計入同年度CFC當年度盈餘計算。

4.CFC當年度虧損也要依限申報

基於租稅公平,CFC盈餘須列入課稅,其有虧損亦得減除,倘CFC當年度有虧損,個人應依規定期限檢附相關文件,並經戶籍所在地稽徵機關核定CFC當年度虧損,始得適用前10年虧損抵減規定。另CFC制度自112年1月1日施行,CFC於111年度(含)以前的盈餘,不予追溯適用;基於衡平,CFC於111年度(含)以前的虧損,亦不得抵減112年1月1日以後發生的盈餘。

5.申報時應揭露及檢附文件

個人於申報時應依規定格式揭露相關資訊及檢附案關文件,如個人及其關係人結構圖及持股比率、CFC財務報表、CFC營利所得計算表、CFC前10年虧損扣除表、CFC轉投資事業股東同意書或股東會議事錄等。

該局提醒,CFC制度不溯及既往,CFC制度施行前發生的盈餘應於實際分配日所屬年度計入當年度的海外營利所得,計入基本所得額。

六、財政部1130401新聞稿

營業人逾申報期後補開立統一發票適用免罰要件

財政部北區國稅局表示,納稅義務人自行發現有短漏報銷售額,而於查獲前自動向稽徵機關補報及補繳所漏稅款,並按日加計利息,依稅捐稽徵法第48條之1規定可免予處罰,亦即類此案件適用免罰要件,須符合納稅義務人在「經人檢舉時」及「稅捐稽徵機關或財政部指定之調查人員進行調查時」之前,已完成「補申報」及「補繳稅款」並加計利息者,始可適用。

該局舉例說明,112年10月31日接獲民眾檢舉轄內營業人A商號112年8月間銷售水晶飾品予消費者時,漏未開立統一發票,經該局調查後發現,A商號雖已在112年9月19日(當期申報期限112年9月15日之後)補開立統一發票,惟並未同時補申報112年7-8月期銷售額及補繳稅款並加計利息,不符稅捐稽徵法第48條之1自動補報及補繳免罰規定,仍予以補稅及處罰。

該局特別提醒,營業人銷售貨物或勞務,不論消費者有無索取統一發票,均應主動開立統一發票交付消費者,並申報當期銷售額及報繳營業稅。如果營業人已逾申報期限後發現有漏開立統一發票之情事,只要在未經檢舉、未經稅捐稽徵機關或財政部指定之調查人員進行調查前,補開立統一發票並自動補報補繳稅款及加計利息,即可免予處罰。

七、財政部1130401新聞稿

營利事業以前年度已列報特別盈餘公積部分,如有因限制原因消滅而未作分配者,應併同辦理未分配盈餘申報

財政部北區國稅局表示,營利事業已依主管機關命令自當年度盈餘提列特別盈餘公積,並列為計算所得稅法第66條之9規定未分配盈餘之減除項目者,應注意嗣後如限制原因已消滅,於限制原因消滅年度之次一會計年度結束前未作分配部分,應併同限制原因消滅年度之未分配盈餘計算,加徵營利事業所得稅。

該局舉例說明,甲公開發行公司107年底其他權益淨額為正數,108年底其他權益淨額為新臺幣(下同)負1億元,於分配108年度盈餘時提列特別盈餘公積1億元,並列為108年度未分配盈餘之減項,嗣109年底其他權益淨額為負2千萬元,依主管機關命令應提列特別盈餘公積限制原因已消滅8千萬元,應迴轉該部分特別盈餘公積,惟甲公司未於109年度之次一會計年度(即110年)結束前分配該迴轉之特別盈餘公積,且未依所得稅法第66條之9第5項規定列為109年度未分配盈餘加項計算,致遭該局補稅處罰。

八、財政部1130402新聞稿

營利事業借款購買不動產,留意相關利息支出列報方式

近來商用不動產租賃市場行情看漲,許多營利事業為避免日後受租金高漲衝擊,或為賺取未來高額租金收入而購置商用不動產,部分營利事業因資金不足而向金融機構借貸資金支付利息,該等利息支出於申報所得稅時應依所購置不動產的用途採用適當的列報方式。

財政部南區國稅局表示,依營利事業所得稅查核準則第97條第9款規定,營利事業借款購置不動產,其利息支出列報方式如下:

  1. 1.若購買的不動產是供作營業使用,其借款利息應列為資本支出;在辦妥過戶手續或交付使用後之借款利息,就可作為當年度費用。

  2. 2.若該不動產屬於存貨或非供營業使用,其借款利息應以遞延費用列帳,於不動產出售時,再以費用列支。

該局舉例,甲公司111年初向銀行借款購置一筆土地,該土地取得後一直閒置未做使用,並帳列閒置資產,因該土地當年度未供營業使用,所以該筆銀行借款所產生的111年度利息支出100萬元,是不得認列為當期費用,而應轉列為遞延費用,於日後土地出售時,才能轉為費用列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