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洗錢資恐及資武擴報告 風險評估首納網路博奕、網遊

2021/12/29 20:15 自由時報電子報〔記者楊國文/台北報導〕

行政院洗錢防制辦公室今舉行「2021年國家洗錢資恐及資助武器擴散風險評估報告」發表會,法務部長蔡清祥指出,這是我國第2次進行國家層級風險評估,在洗錢威脅方面,首度將近年相當猖獗的「網路博奕」納入風險評估,及將「線上遊戲事業」等近年來廣為犯罪者利用的洗錢及資恐管道納進行評估,都反應國際趨勢和我國現況。

此次評估報告還首次針對我國資武擴(即資助武器擴散)進行評估,源於我國身為亞太防制洗錢組織創始會員國之一,防制洗錢金融行動工作組織(Financial Action Task Force,簡稱FATF)在去年10月修訂其40項建議的國際標準,其中一項要求國家評佑、了解並降低武擴風險,我國經整體評佑後,將資武擴整體風險評為北韓為「中度」、伊朗為「低度」,與國際合作共同打擊資武擴行動。

此項風險評佑報告是自今年3月起,由行政院洗錢防制辦公室進行國家洗錢、資恐及資武擴風險評估,下午在法務部發表成果。

法務部長蔡清祥表示,這次風險評估是繼2018年我國首度發布國家洗錢及資恐風險評估報告後,時隔3年後,第2次進行國家層級評估,下一次是2024年。

蔡清祥說,此次除首度針對我國資武擴風險進行評估之外,在洗錢威脅部分,首次近年來相當猖獗的「非法賭博(含網路博弈)」進行評估;另在洗錢及資恐弱點(即管道)方面,則首度將「虛擬資產業」、「線上遊戲事業」、「藝術品拍賣業」、「汽車買賣業」與「當鋪業」納入評估。

行政院政務委員羅秉成致詞說,這次國家風險評估報告已為我國未來幾年面對洗錢犯罪威脅奠定因應基礎;金管會副主委蕭翠玲指出,本次國家風險評估的結果,能提供各金融機構有用資訊,納入內部風險評估,辨識出較高威脅的犯罪活動。

洗錢防制辦公室強調,我國深受洗錢高度威脅的犯罪有10大類型,包含毒品販運、詐欺、走私、稅務犯罪、組織犯罪、證券犯罪、地下匯兌、非法賭博(含網路博奕)、貪汙賄賂、智慧財產犯罪等,高度威脅方面,則是第三方洗錢。

洗防辦也指出,較容易被利用於洗錢、資恐的行業或部門,包括非常高弱點的本國銀行、虛擬資產業及國際金融業務分行(OBU),高度弱點包括國際證券業務分公司、線上遊戲事業、外國銀行在台分行、郵政機構、證券商、國際保險業務分公司、銀樓業、會計師、律師、不動產經紀業、人壽保險公司、第三方支付服務業、農業金融機構及證券投資信託事業等14項。